News 新闻中心

中日韩开展合作 河北钢铁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

发布时间: 2015-12-12
浏览次数: 77

      近日,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首尔会晤,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会议时发表讲话,其中提到,要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、工程机械、建材、电力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打造三方合作新品牌。


      对于长期低迷的钢铁行业来说,国际产能合作能否对持续亏损的钢企产生影响?分析人士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日本、韩国的钢材市场较小,展开合作也许会对出口产生一定的利好,有利于转移部分产能,但并不能解决整体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。


      李克强在会议上说,要充分发挥中日韩各自比较优势,开展国际产能合作。中国愿将工业体系完整、装备制造集成和施工建设能力强、性价比好的优势与韩日高端技术相结合,同周边国家发展需求相对接,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、工程机械、建材、电力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,打造三方合作。


      上海钢联副总裁陈卫斌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指出,就钢材需求方面,韩国市场对中国钢材产品的需求会较大一些。“近年来中国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均在快速提升,质量上和韩国产品差距不大,但价格要低。”因此,现在有不少的钢企正在往韩国出口。日本对中国钢材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低。


      事实上,此前商务部曾表示,中韩自贸协定是惠及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大好事,韩国最终将有92%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,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%。中国的纺织服装、钢铁、行业企业,可以进一步降低对韩国出口成本,提高在韩国市场份额。


      不过,陈卫斌也指出,尽管钢铁出口正在不断增加,但钢企获得的利润并不可观。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,今年9月份中国出口钢材1125万吨,再创历史新高。中钢协副会长王立群曾表示,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量可能超过1亿吨。


      而今年前9个月,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.24万亿元,同比下降19.26%,主营业务亏损达552.71亿元。


      “现在国际市场的钢材价格某种意义上被中国出口商拉低了。”陈卫斌表示,出口的利润正在降低。


      分析师刘新伟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也表示,日本、韩国的钢材市场较小,展开合作也许会对出口产生一定的利好,有利于转移部分产能,但并不能解决整体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。


      事实上,面对疲软的国内市场需求,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化解钢铁行业难题的一项选择。今年5月份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》,力推钢铁产能国际合作。事实上,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也尝到了“走出去”开展产能合作的甜头。


      作为钢铁产能大户,河北钢铁集团在国外投资建厂、销售渠道铺设方面,已率先展开一系列运作。公开资料显示,去年11月份,河北钢铁集团与瑞士德高控股集团签署协议,增持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——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股权至51%;同年9月份,河北钢铁集团还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、中非发展基金签署《河北钢铁集团南非钢铁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》。


      “产能的境外转移将不仅仅是河北省的,这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,也将是未来的趋势。”河北钢铁集团人士如是称。

中国·深圳·福田区·梅林路理想时代大厦14楼
电话:86 0755-8380 0006
传真:86 0755-8380 0066
邮编:330520
Copyright ©2005 - 2013 深圳市西特集团有限公司
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